【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申明,我并非是一个脑残的崇洋媚外者。同时,自认为有着良好哲学功底的我,具备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的基本素质。我认为美国的教育制度在整体上比我国先进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同时我相信,它的优良之处必然可以启迪这场声势浩大的教育体制改革中立志要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有识之士。


今天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说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这个案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美两国高校在选拔人才体制上的不同。要想知道这其中的种种,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成功被哈佛录取的男孩子的人生经历:


他是一位银川的男孩子,姓杨。在高中阶段,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课。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个志愿者。


他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现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


高中毕业后的半年时间,小杨还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可想而知,小杨的考试成绩不会特别优秀。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这个分数对于国际竞争激烈的美国最高学府来说算是很低)。面试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都应该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有过高考经历的人都清楚,像小杨这样的高中生在常人的眼中应该是另类的,甚至有点“不务正业”,但同时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凭借自己的经历到达了人生新的起点。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小杨身上都有哪些良好的品质,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哈佛的面试官,录取了这位哈佛历史上分数最低的华人考生?


第一,他具备改变环境的坚定信念,并且他具有把这种信念化成实际行动的勇气和智慧。我在政府基层工作了5年半的时间,了解一些所谓的非政府组织,也目睹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曲折经历。我深深了解有些所谓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倡议下建立起来的,并且是挂靠在政府名义之下,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我想这应该是中国特色的“NGO”了。不得不承认,我的这几句话带有一定的个人情绪。可以看出,和小杨一样,都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做法。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以公共服务或慈善的名义捞钱,无耻地践踏着党和政府良好的初衷和民众的爱心。曾经我也有机会参与建立一个NGO,但是因为那时缺乏在这个领域的激情,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与我不同的是,小杨并非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了一家NGO。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可想而知,这也足以体现他的勇气与智慧。


第二,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比地明确,同时又怀揣一颗兼济天下的伟岸之心。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爸爸一直告诉他,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面对家乡的贫困现状,他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所以他说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他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与别的高中生每天为了考大学啃书本,做练习题不同,小杨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对梦想的渴望和追逐。当今好多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已经参加过工作的人都经常会徘徊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相比之下恐怕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我想正是这两点,哈佛考官才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男孩所深深吸引,最终录取了这名哈佛大学迄今为止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美国的高校选拔体制与中国高校选拔体制的根本不同就在于:美国一流大学更愿意为有梦想的学子提供追逐梦想的舞台,他们要的是具有影响或改变世界潜能的人。正是在这种体制的牵引之下,美国的高中生更愿意在高中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来挖掘自己的潜力,历练人生。而我们只能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为了实现考上重点大学的梦想,牺牲全部的娱乐和休闲时间来背书本,做练习题。相信只要为了这一梦想付出过努力的人,都曾像我一样在这个炼狱中辛苦拼搏、挣扎重生。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做到了在目前的价值观念所能理解到的应该做好的全部本份。


小杨在中国的出现是幸运的,让人钦佩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去提倡这种做法,我们的观念绝对不能允许一个高中毕业前途未卜的孩子还去西藏“游荡”。因为在中国整体的教育体制环境下,光靠个体来冲破制度的藩篱在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毕竟小杨的人生经历难以复制。所以我认为,要真正治愈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硬伤,最终还是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刀阔斧的去实施和践行。


我爱我的国家,并且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望。我坚信,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实践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2012-2-2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