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以前不太爱看歌舞片,总觉得这是西洋的产物,离我太遥远。现在来看,归根结底是因为我缺乏耐性,不懂得欣赏,就像我们年轻人不爱欣赏西方的交响乐和民粹的京剧一样。高雅的也是脱离大众趣味的,于我这般俗人,唱唱流行音乐,看看肥皂剧,跻身在俗事堆里,便很少能够参透得了其中的奥妙吧。如今看它,并不意味着我已脱胎换骨,欣赏水平骤然提高了,只能说是我的阅历相对更丰富,人生体会更深刻,看东西更懂得了用心灵去感悟罢了。

  剧情的安排充满着离奇与诡异的色调,摈弃了以往歌舞片一贯流于表面浮华而内容空洞的弊病,这也是它获得票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华丽的布景和优美的歌剧也是它获得成功的有力法宝。再加上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这位重量级音乐剧大师的号召力,这部影片想不红都难。

  用解构主义方法来分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无闻女配角的成功史和一个畸形男天才的心灵发展史。克里斯汀本是一个并不出众的小演员,在神秘老师的调教下拥有了天使般美妙的歌声,成为巴黎剧坛的新宠儿。而这位老师就是这个面目丑陋,从小栖身于阴冷地下室的旷世奇才。他的畸形不只表现在他被毁容的半边脸上,更体现在他对世人无情的报复和对克里斯汀疯狂的占有上。他们俩之间曾有过交集,但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退败,黑暗,永远是童话的死角。

  让我为之震撼的不是克里斯汀与拉乌尔之间的完美爱情,也不是埃里克睥睨天下的绝世才华,而是天才埃里克一段段控诉黑暗,在寂寞孤独中痛苦挣扎的内心独白。他拥有人类中最卓绝的才华,集音乐家、建筑师和魔术师于一身,却因为长相丑陋这个先天性的致命伤而受尽世人的鄙视与折磨。他的悲剧,是黑暗社会的产物,是人类丑陋灵魂的产物。美丽的女主角克里斯汀能感化天才,拯救拉乌尔的性命,却无力去拯救埃里克这颗千疮百孔的心灵。在剧中,面对残酷的现实,克里斯汀的力量是渺小的,她能做的只能是保住自己的爱人,保住自己平凡幸福的生活,却永远不会出现童话般的结局,天才的生活只能是在黑暗与冰冷中孤独的延续。

  如果你是克里斯汀,在拉乌尔和天才埃里克之间,你会选择谁?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会选择拉乌尔,不排除有百分之一愿意拜倒在才华横溢的天才脚下。拉乌尔有外表、有金钱、有地位、有执着的情感,埃里克呢?除了才华,一无所有,甚至连做一个社会“人”的资格都没有,他只是一个魅影,一个与人无益,人人厌恶的幽灵罢了。有人责怪克里斯汀的无情与自私,可扪心自问,你会在那百分之九十九之列吗?解救天才不是克里斯汀的使命,也不是克里斯汀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她或许是一个幸运儿,得到了天才音乐家的垂青,可她更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我想,她并不在意什么首席歌唱家的地位,她所向往的,只是一种自由、平凡、幸福的生活。

  当然,我不是克里斯提,我无法猜透她的真正想法,这一切只是我的体会,化身为她,感同身受,我相信:克里斯汀对埃里克最开始的爱情是纯真而质朴的,由崇拜转化为仰慕,最后到钦慕,之后对拉乌尔的爱情却是理智而发乎内心的,这两种感情并不矛盾,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时刻不同心境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情感,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一步步走向理智,走向了现实。

  埃里克的身世,让我想到了《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点,都是远离现实的天才,都有世人无法比拟的才华,他们的人生都有着不太美好的出世和不太圆满的结束。只是1900是在爱与关怀中长大,所以在他钢琴下弹奏的还有阳光和温暖,而埃里克却是在鞭笞与憎恨中成长,少年时代就染指过血腥,唯一的爱与希望也在克里斯汀这里终结,他的命运注定会在不见天日的黑暗中沉沦下去。

  天才通常都是寂寞的,天才与疯子之间也常只有一步之遥,尚若没有悲与痛,就没有天才的灵感,可是没有爱与情,就永远不会有天才的生存与发展。

  有人说,看了这部电影后会发现生活中过去那些是是非非都不算什么。有时觉得,事实上做一个俗人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