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碧湖平原整体呈长椭圆形,最上端是堰头村,最下端是下圳村,长约20公里。下圳,旧时县志里都称“下堰”,自然与通济堰有关,因为通济堰发端于瓯江堰头村,最后从下圳村注回瓯江大溪。

  下堰村是个美丽的村庄,现在的50省道穿过村东圩地。从公路上望内,村子掩映在竹林树丛中,不论春夏秋冬,都是郁郁葱葱,非常地生态。公路上有三条道路可以入村,其中主道路口因近年新农村建设运动中,立了个大牌坊,旁边还建了一个亭子,看上去相当气派!只是略知道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明白,自古以来,牌坊一般是村内有人中功名或有贞节烈女或德高望重的人过世后,经皇帝或朝庭批准才立的。因牌坊基本上是人死后旌表的,所以看到这些有时不免觉得怪异!

  因是通济堰的末端,一条小堰从南边沿村西绕过,村里人称门前堰,又称仰桥堰。这河经过整治,两边用岩石砌的护坎,其中流经村前的,做了台阶和埠头,以满足村民生活洗涤要求。河水总体比较清澈,因这段时间雨天多,水流还比较急。临河堰旁还修了条道路,一直沿着河走,河从村里拐出后,蜿延曲折,伸入田畈里,直通到小溪边。从村西看村,村庄地势稍高,村边仍然有很多的竹林和樟树林。因村内近些年建了很多带院子的别墅式新房,房子的色彩不一,但都比较鲜艳,让人感叹农村巨变!

  村子并不大,内都是水泥路面,道路弯曲,巷陌交通,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可走着走着,会豁然开朗,因为不觉又走到某熟悉处。让人惊讶的是一座老房子,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门匾上题着“江夏旧家”,门额上有各种图案花纹,非常地精细。三级台阶入内,里面是个用条石铺成的大天井,正堂轩屋,四周回廊。门窗、拱梁、柱子,都有雕花镂刻,做工十分精巧。房子的右边,仍有大门,门匾上题着“南明启瑞”,拾级入内,原来是个三进间。一进是两边厢房,中间是纵向长条形天井,拱圆形的廊门,门额上画着竹子等图案。二进是中堂,用照壁与三进间隔。三进里,有个横向长方形小天井,有侧门出屋外。如此古老而考究的房子,在当地乡村并不多见。

  这大宅建于何时,我没学过考古这方面知识,不得而知,猜测总有几百年历史。查阅资料知道,称“江夏旧家”的,皆为黄姓,祖先该是从湖北江夏迁居此地。观看丽水县志,有个有趣的现象。丽水莲都境内黄姓人口并不多,但与黄姓相关的村子众多,是其它姓氏无法相比的。如叫黄村的有好几个,上黄、西黄各有几个,还有像什么黄畈、黄坌、黄李、黄坌亭、黄山、黄山前、黄庄、黄家弄、黄弄、黄桂、黄塘窑、黄岭上、黄村洲等等,共有三十多个。我猜测,这莲都的黄姓是否为皇族后裔,因皇室斗争逃亡改姓后称“黄”,所以喜欢开拓疆界,长大后到一空地单独建村,并将村命名为黄什么村。当然,我只是猜测,没有任何依据。不过,这黄姓村里,有这么好的黄家大宅,恐不多见。想必古时这村里的黄姓是做出些成就的。

  村庄东面是下堰河,实际上是个长圆形的大池塘。现也经过了整治,河沿植了很多柳树,杨柳岸、竹林中、樟树下一座座崭新的别墅式建筑,让人赏心悦目。旁边有一口泉井,据村民说,这井内有泉眼,过去会自涌而出,水质甘冽、冬暖夏凉,只是现在却没有看到自涌而出的景象。村西有一条古道通往后山,原来后山有个村叫黄山村,现在已是块荒地,最后一户人家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搬到下堰村,这村旧县志里是有记载的。道上有座古桥,横跨小溪。这古桥旧县志里也有记载,叫黄山桥(县志载:黄山桥,在县西二十里下堰,清道光年间里人郑泰造,光绪二十七年郑思潘、郑克昌重修),全部用条石垒成,厚重稳实,中间有两个桥墩,似船首迎水而立。桥两岸有几株大樟树,古道古桥古樟交相辉映,古朴生趣!

  村东公路外,有大片的滩圩地,直拓延至瓯江大溪。古时,下堰的产籽西瓜很有名气。这瓜又称八月瓜,个体较小,秋季成熟。它白瓢黑籽,且籽大肉满,贮藏期长,可以贮藏至次年正月。只是瓜肉不怎么甜,其中有黄瓢的相对甜些。但如今这里是丽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周用栅栏围起,整齐的水泥道路、绿化树以及连栋塑料大棚,尽显现代农业的气息。其中还有几个拱起的大圆球形大棚,像大山峰上的雷达,远看之有神秘感。效益农业没什么效益,主要是政府投资为主,不怎么考虑产出。但作为观光农业倒是不错,让人觉得有些新奇,可惜不能入内观赏。临瓯江边还有片松树林,现在是瓯江漂游乐园,景色相当不错!

  因妻子是这村人,过去也走过看过,只是这次看得更细致些,特记之。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