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对于大理之旅,一直想记录点什么,却又一直不敢动笔,唯恐自己的拙笨破坏那份完美。而脑海里那刻意的空白拉得太长,确乎又觉得缺失了点什么,于是不去管它驴唇还是马嘴,想到哪说到哪,即使语无伦次,也不失心底那份美好。

  “大理三月好风光”。我见大理,时候正好。和老公一起拖着皮箱走进大理时,夕阳西下,黄昏将至,风很大。第一眼定格,我没能被特有的白族建筑所吸引,满眼里竟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幻影。古老里略带些许苍凉,直叫人想敞开胸膛紧贴在那青砖墙上,静听打历史传来的声音。一路左拐右拐,终寻见“海天一客栈”,老板不但帅气人也很好,我们得到热情接待。客栈临海而建,古色古香。这海便是闻名的洱海了。我们特意选了二楼,一打开窗子便有海风迎面扑来,那感觉使人沉醉。我想,海子眼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或许已被我浅尝。

  放下行囊,无暇顾及发梢那份凌乱,亦无暇顾及长途旅行那份疲倦和满身的风尘,远远望见奔入大海里那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亭台,我们显得那样迫不及待。踏至亭台尽端,感觉自己悬挂于大海之上。拨弄一下被海风吹挡眼睛的乱发,静视夕阳在海面上泼洒的片片金光,还有那时而抖动翅膀时而钻入水中的野鸭,那海边婀娜多姿的垂柳。我醉了,竟与深蓝色的海水一同舞动起来。

  歇息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和老公爬起来便跑到楼顶观看海上日出,海风很大,似乎一不留神就会把我们吹进海里。

  吃过早饭,我们决定去古城、去白族三塔,还要去客栈老板推荐的白族第一村——喜洲。据他说在那里能看到地道古朴的白族民居。白族三塔既是崇圣寺三塔,据百度百科里讲,它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三塔傲然耸立,点缀于苍山洱海之间,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我们走进古城,穿越琳琅满目颇具民族特色的商品,老公咂嘴可惜着一座完美古城就这样被浓厚的商业气息团团包围,我却不觉得惊奇,毕竟它是需要发展、需要经济的。正闲走,身边飘过三位单车美女,追上去询问,那车竟是十元人民币一天租来的,我们兴奋至极四处寻找,终选了一家不错的车店,以每天五十元人民币的价格租下两辆单车,上路。多年前我就梦想着骑单车旅游这事儿,至今未能实现,此次行程虽然只五十多公里,我的兴奋劲却有增无减。看着公路旁那如饥似渴地沐浴着阳光的豌豆苗、芝麻、油菜花,那鼓足劲头生长的样子令我感动,似乎一瞬间我也变得年轻了很多,车也骑得更快了。对于活了近三十年的老公来说,却往往将龙眼说成荔枝,将芝麻秧说成豌豆苗,我自是笑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路说笑,一路慨叹,虽是逆风而行,却也没觉得过于辛苦。途中还见大片油菜花,是我一直渴望的大片油菜花,自是停了车跑进去尽情玩耍一通才恋恋离去。时近晌午,我们终于走进喜洲。据说这个镇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居建筑里保存得最完好的,自是要仔细欣赏一番。村口有一块刻着“白族第一镇喜洲”字样的大青石,村头耸立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据说这树在北方是难得一见的,俗称万年青,学名叫高山榕树,当地人多称之为“大青树”。据查证,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盛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喜洲村头的这两棵树,年代相当久远,据说每当秋天到来,树上常栖满雪白的鹭鸶,可惜我们不能一见了。走进小镇不远,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骑车是个体力活,确实有点小饿,要说这里风光足以达到秀色可餐的程度,但以我们这凡夫俗子之躯是决然不能达到此境界了。属狗的就是属狗的,我们很快就用鼻子搜索出食物的方向。来到喜洲,必吃这里的喜洲粑粑,起先不大习惯,我总是对着老公说“你吃块粑粑吧!”并且总把“粑粑”念成三声。粑粑其实就是饼的意思,只是做法有些特点,上面铺了好些肉,只是不懂之中放了什么调料,吃着多少有些不习惯。肚子一饱,我们又精神抖擞起来,这才用心来观赏这座千年古镇。

  古镇街道以石板铺路,清幽极致,房舍整齐大方,白墙青瓦跃人眼目。街道两旁有着缝纫、制鞋、刺绣、木器等传统手工艺。叮叮噹噹,琳琅满目。民居的庭院,显得格外宁静、庄重、古朴。也有过于简陋的房舍,一块块砌起的石头裸露在外,不过很是结实,正所谓“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老公说,这每一户的大门都很有特色,不但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令人为之惊叹,雕刻的图案也各有不同,有龙有凤,似乎还有兔子样的图案。据当地人讲,门上雕刻着龙的则证明这户人家男人当家作主,若是雕刻着凤自是女人当家作主,而在白族,多半是女人当家的。我心里暗暗的羡慕了她们一通。民居的大门两侧大多会有狮子样式的香座。这个我在大理注意过,每天清晨当地的女人们都会虔诚的烧香祭拜,那香足有一两米长大拇指般粗细。每座民宅都有屏风,大户人家的屏风在正对门前修建,平常人家则是在大门内修建,规模是小,但风格统一,屏风上多半写着“清白传家”或者“琴鹤家聲”。老公一路念叨着回去定要查个仔细,了解一下白族民居的历史文化,如今竟也忘到八门后去了。倒是我再次回忆喜洲之时百度了一番。原来,大理白族的典型民居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说。就是房子建筑成一个四方形,进正门处树一类似屏风的墙,也就是照壁,正对照壁有一间正房做客厅用,客厅两边各有两间房子,照壁以及正房和正房两边的房子中间夹一个天井,这便是所谓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逛完民居,走过大理每一道古老而雄伟的城门,欣赏了此时寂静却尽显彼时无限繁华热闹的五华楼,我们决定游洱海了。

  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大理的四季风景如画,最以风、花、雪、月四景引人入胜。60年代初,著名作家曹靖华在游过大理之后,感慨之余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洱海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弥川”,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苍山洱海,山水相依,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大理下关,海拔1972米,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三月的大理,日出比较晚,人们八点钟才要起床,所以我们出海的时候已是艳阳高照,没有前一日呼号的海风,甚是欢喜。这还是我第一次坐游轮上海。站在甲板之上,随着浪头的一次次冲击游船跟着一上一下的剧烈摇摆,我紧握凭栏或因激动或因胆颤的大喊大叫,老公许是在一旁偷笑我像个孩子。行至茫茫大海之上,我安静了很多,不再说笑叫嚷,不再东拍西拍,我被洱海的壮观所震撼,被眼前的美景所蛊惑。抬头可见蔚蓝的天空飘过朵朵白云,悠闲而纯粹;遥望远方对岸的苍山,彼时青山如黛,此时又化作白雪皑皑,令人惊叹不止;低头俯视洱海,清澈得足以看见一缕缕水草。乍一抬头,你或许有幸看见成群的海鸥在海面盘旋飞翔,时而驻足水面,时而高飞嬉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微风徐来,阳光明媚,海鸟成群,渔民撒网。景中有画,画中有景,让我恍若置身梦中仙境,一时语塞。

  看着看着,我更浓了几分醉意,竟又与深蓝色的海水一同舞动起来。

  文/舒涵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