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提起水南,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红色特征。

  众所周知,水南镇是吉水县有名的红色胜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毛泽覃等,都在这里战斗并生活过。毛泽东主席在其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那一角当中就包括了吉水县的水南镇。朱德军长三战义富的战场,就在离水南墟镇约三公里的义富村。说起义富村,原有“小台湾”之称,指的是这个过去富人多、地主多,而且是个水上交通的要冲之地。它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像个半岛似的的突出在水中,地势十分险要。黄公略军长不幸牺牲之后,当时的中革军委就将吉水的水南、邱陂、白沙、富滩,吉安县的值夏、文陂、富田,永丰的三坊、君埠等地划在一块,设立了公略县以纪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伟大贡献的先烈,公略县治就设在吉水县的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我县东南,与永丰县的三坊、君埠,吉安县的东固、值夏(现均为青原区管辖)相交,是我县东南角上最大的边贸集镇。这里的出产非常丰富,市场也很繁华。每逢当街日,人都挤不开身。

  走进水南,我的注意力不是当街赶集,而是寻觅那些红色的旧址故迹。在朋友的陪伴下,我迈开脚步,走进那些红色旧迹,用心灵感受着曾经战火纷飞的氛围。

  怀德堂,毛泽东同志旧居。1931年5月18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在水南全歼国民党公秉藩师残部,胜利攻克水南。当晚,他们住在怀德堂上栋厅堂左边,为部署白沙战斗而操劳到深夜。这座祠堂坐落在水南老街文盛街的东北街口,水南卫生院门前,是当地曾氏的宗祠。人们老远就可以看见祠堂门楣上那红漆黄字的“毛泽东同志旧居”,门壁上悬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牌子。据当地群众介绍,当地中小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缅怀老一辈的革命功绩,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当地发展的新党员,都会到这里举行统一的入党宣誓仪式。瞻仰这座益显陈旧乃至有些凋敝的老式祠堂,仿佛看见两位伟人秉烛熬夜、趴在军事地图上比比划划的身影。

  西边紧挨这座祠堂的,是一个略微有点规模的院子。里面现在开办了一所幼儿园,而过去曾是水南革命历史陈列馆。记得若干年前,我曾经到这个还是革命历史陈列馆的院子里参观过,那时陈列着许多革命历史文物,主要展示着毛泽东、朱德等伟人在水南的革命活动与水南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后来,这里变成了水南图书馆,再后来就是幼儿园了。我们在门口聆听着幼儿老师们引导孩子们诵读诗书的声音,不知那些老师和孩子们能否从这个曾经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感受到一些红色的熏陶。

  再往西走,我们先后钻寻了水南墟镇的三条旧街(现在只能称之为巷子)。按照我们行走的顺序,第一条名叫老盐巷(过去这条街恐怕是以卖盐为主),第二条名叫金兰街,第三条名叫文盛路。老盐巷和金兰街呈南北向,文盛路呈东西向。这三条旧街上,都有三五栋老式房屋保留着老式街道的痕迹,那种临街木板门木板窗的格局颇具老式街道的商业味道。两边墙壁上竖写着醒目的大字,从逐渐斑驳脱落的石灰层上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不同,字的内容不同:最里层(房屋的原始层)是标示店主所经营货物的品种,如布匹、杂货等;第二层(从里往外)是红色革命标语,我们想努力地认清几个字,但始终无法辨认出来;第三层则是大跃进时代的标语,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第四层则是文革结束后的标语,如“扫除文盲”“实现农业机械化”等。

  老盐巷目前剩余部分不长,大约80米,仅有右侧保留着老街的痕迹,左侧已是现代化的高楼耸立。保留下来的老旧房屋里,尚有居民活动的痕迹。我们钻进巷子时,正有几个居民在巷子拐角的地方聊天,对我们的到来颇有几分好奇。

  金兰街则显得长一些,南侧的一段还保留有巷子,北侧的一段就只有西面的半边街,东面的房屋与店面已经完全拆除或者倒塌。几个老年人正靠着墙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着天,很是悠闲惬意的样子。有个持外地口音的老同志见我们是寻找红色痕迹的,便热情地与我们攀谈,向我们介绍老式房屋墙壁上那些标语、口号的时代。南段巷子,有个老人家正在做着篾器活,几片刚刚剖开的篾条齐整地排在地上。在巷口,一栋旧房屋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光荣烈属”的牌子。一位年近六旬的妇人给我们介绍,烈士是位红军战士,叫张XX,烈属证还在其家人手上。我们本想瞻仰一下烈士证书,但主人不在,只好作罢。

  文盛路就显得宽一些了,有点街道的感觉。这里的改造程度比老盐巷和金兰街大得多,大多是在上世纪改造的,有六七十年代改造的房子,有八十年代的房子,有九十年代的房子,当然也有新世纪改造的房子,几乎可以把它看成是农村房屋建设的一个浓缩景观。革命战争年代的痕迹在这里已难寻觅了,但和平建设年代的不同特征却能找到见证。“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就彰显着特定时代的色彩。

  穿越时空隧道,我仿佛看见了1931年5月18日这天,红军在攻占水南墟镇后,毛泽东与朱德这两位伟人并肩行走在几条街上的身影。他们一定是满面笑容地一边与过往的红军战士挥手打着招呼,一边对两旁的店铺指指点点地说着什么,说到痛快处一定抬头哈哈大笑。

  朋友告诉我,土地革命前的水南的确是个富裕的墟镇,看看街上那些残留的雕檐画栋的旧房便可知一二。而土地革命的当年,水南的确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也吸引了大批革命志士来到这里,当年把公略县治设在这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富庶的墟场是革命根据地最好的依靠。

  最后,我们又到水北村瞻仰夏侯氏祠。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这座宗祠参观过一次,那时还显得凋敝破旧。而现在,整个祠堂已经整修一新,屋外瓷砖贴壁,屋内水泥抹地,所有陈旧的木质建材均抹上了相应的油漆,显得富丽堂皇。记得那时我还看见过一块牌子,标示着“红四军指挥部旧址”,现在已然看不见这块牌子了。虽然没有牌子,但当年的红四军毕竟在这里驻扎过,办过公,指挥过战斗。说不定,朱德三战义富的作战计划就是在这里制订的呢。

  有位前年去世的失散红军老战士曾经告诉我,他就是1930年在水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当年他参加的部队,是肖克将军率领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师,肖克将军亲自到水南难民收容团招收他入伍。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场景似在眼前浮现,那炮火震天的呼啸似在耳畔回旋。今天,经过战火硝烟与鲜血生命洗礼的水南,有如一个健壮的汉子,显得更加精神,更加富有朝气,富有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那些长眠地下的先烈,一定会为今天的水南而含笑,而喝彩……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