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成分

  老家农村有一男子,性情憨直,在自家弟兄中排行老大,人曰“憨大”。一年征兵,年轻的他踊跃报名参加。

  政审时,征兵工作人员目视这个虎头虎脑的青年不由得喜上眉梢,惯例地询问:姓名、年龄等一系列的必要个人履历……

  当询问到“你家是什么‘成分’”时,这位憨直的青年挠了挠头皮,仰望屋顶想:盛粪…盛粪…,我们家什么盛粪?思索良久如实回答:“我们家‘茅房’、‘猪圈’盛粪。”

  征兵工作人员听完一愣,但还是照例询问:“什么阶级?”

  “篱笆栅栏截鸡!”这次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一下搞得满屋人员哄堂大笑。

  在那个激情燃烧、火红似血的岁月,“成分、阶级”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根正苗红”的必要标准。

  但是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多元化并存,像“成分、阶级”等字眼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偶尔出现也是用“工人、农民”等字样取代。社会发展的洪流推动了历史进程,和谐的氛围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再是诗人的仰天长叹。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