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感悟亲情】

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素书感悟及心得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书感悟及心得1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做到修身律己,亲近有仁德的人。

  《素书》原始章第一中说:“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意思是所谓仁是指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惠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慈爱施惠恻隐同情是仁爱的具体手段,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万物亲近,但是天下万物都愿意主动亲近他。

  就在5月14日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陪着老妈去百泉快速路上散步,大概八点左右往回走。回来时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蹲坐在路边哭泣,在她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电动车。当时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是默默地看看就走开了,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人来人往却没人搭理。我和老妈从她的身边经过以后,她哭得更厉害了。我一边放慢了脚步一边问老妈,她这是咋了呀?撞车了?我们相互看了看,大概走出了五六米的距离,我说:八点多了,一个小姑娘老这样哭也不是办法,肯定遇到难事了!我们回去问问她需要帮助不?于是来到小姑娘身边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车坏了吗?问她家在哪里?可是她一直避而不答,哭得更加伤心了?口里说我不想活了!我一看小姑娘情绪这么激动,什么也不说,还有轻生的念头,不行,事态严重,我得赶快报警!老妈在一旁安慰小姑娘,这时也有几个路人过来围观帮忙试图联系她的家人。

  过了二十多分钟,110警车从由南往北经过,我怕他看不到,从非机动车道上出来站到路边冲警车挥手。由于天色变暗的原因,警车没看到我开走了!又过了十来分钟警车没找到案发地又从北往南折返回来,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夜晚钢铁南路车流量特别大,我小心翼翼来到马路的中央,拦停了这辆警车,并把警车引导到非机动车车道上。配合警察做好了现场的笔录。在做笔录的同时,小姑娘的家人也感到了现场,在众人的帮助下,小姑娘终于安全的回到了家。这是我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一刻,虽然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在我和老妈的帮助下挽救了一个有轻生念头的小姑娘!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一个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去帮助他人、感激他人,那么人与人就会自然亲近。仁爱的人,总是能充满仁爱之心,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让周围的的人都能快乐的生活。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仁者,也才是真正的强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将是做人策略上的巨大失败。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言行举止倘若都能多为他人着想一些,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更能给自己带来人气,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拥戴,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素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素书》就是一部神奇的书,它行文简朴,语言高度锤炼,却蕴涵了极大的智慧,囊括了众多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

  相信我们通过后续的学习,让我们能够对《素书》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此生都能做一个上等智慧上等人!

素书感悟及心得2

  《素书》这本奇书,来头非同小可。汉高祖刘邦所言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这个子房就是《素书》的持有者张良。张良辅助刘邦亡秦灭楚,以谋士之身位列留侯,并得善终,全是因为此书。但据后世评价,张良也仅运用了此书十之一二罢了。由此观之,该书比武侠中的《易筋经》、《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等无上秘籍牛上不知多少倍,足能改朝换代、重写历史了。

  张良得此书之过程颇具传奇色彩,故事也很有意思,跟我这篇读后感有同工之妙,故稍提之。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韩被秦灭,故张极欲灭秦以报国恨家仇。奈何实力不济,转而刺杀秦王,失败后逃亡到汜水一带。某日在汜水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态度倨傲,故意脱下鞋子往桥下一扔,说:小子,给我捡上来。张良照办。捡上来后老人翘着腿,毫不客气:给我穿上!张良还是照办。老人穿上鞋子后,却无任何表示,背着双手施施然就走了。

  走了一里多,张良还是没有跳起脚来大骂神经病,老人返回来,说到:孺子可教,五日后来此等候。也没个解释转身就走了。

  五日后,张良鸡打鸣就来到汜桥,老人早到了。骂到:小家伙你迟到了,还有要老人等你的道理?回去吧,五日后再来。把他打发了。

  五日后鸡还没叫,张良就到了汜桥,老人却也到了。照例一通臭骂,五日后再来。

  折腾人到这份上,一般人早就气急败坏指着鼻子骂人了玩我不是?可张良不是一般人。五日后,张良干脆半夜就在汜桥侯着。这回,老爷子满意了。郑重传给张良一部书,是为《素书》。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素书》的作者。

  按照黄老爷子传书张良时的交代,这本书干系重大,非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不可传,否则有不测之祸。笔者机缘巧合得到此书,观众胆友骨骼清奇,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男的风流儒雅,女的风姿卓越,均是可造之才,遂不敢藏私,与诸君分享。

  好了,闲篇扯完,言归正传。

  哲学上有个经典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命题的经典之处在于,任何时候拿这个命题去问一个正儿八经思考的人,他都要挠头半天。

  黄石公的做派或许有些坑爹,但《素书》毫不坑爹,它不负责提问,只负责提供答案。它首先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人的专著,然后是一部成功学的宝典。以笔者的理解,《素书》通篇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才;怎样做人做事才算正确。

  《素书》共六章,分别是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道义章第五和安礼章第六。

  原始章第一讲的怎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意思是道德仁义礼五者具备,才具备了做人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盛衰之道,通成败之数,审治乱之势,达去就之理。再加上合适的时机,方能“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这章强调的是道、德、仁、义、礼这五个要素对人的重要性,五要素诸备,人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才有立身之本,才有审时度势达乎去就之理的可能,然后顺势而为,成功才指日可待。

  呜呼,当今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世风如下。触目所见,芸芸众生熙熙攘攘、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蝇营狗苟,为了成名为了获利为了上位,但凡能用来获得利益,下限可以无限下,手段什么的从来不成为问题。道德?礼义?仁爱?你傻啊,你缺啊,人就利用你讲这些占你便宜!等你讲完仁义道德,人早拎着好处跑得连影都没了。

  哀哉!然则做好人一定吃亏吗?道德仁义礼真的没有市场了吗?且看《素书》第二章正道章第二。

  第二章讲的是人才的三种境界,分别是俊杰、豪杰和人杰。

  俊杰品德之高尚可以让没有见过他的人心怀钦佩、心悦诚服;诚实可靠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统一大家的意见;裁断事情公平合理让大家心服口服真心拥戴;才情卓绝可以古鉴今;洞若观火可以预见未来。说实话,俊杰这种级别的人才实在太少了,笔者想了半天,印度的“圣雄”甘地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豪杰品行高尚足以成为仪式的表率;足智多谋可以决断疑难;讲究信用可以遵守约定;廉洁自爱可以舍财。这类人就比较多了,战国四君子可以说是代表。

  有职业道德而不尸位餐素;秉持公正不因压力而回避;不因有嫌疑就不做正确的事情;不因有不正当的利益就去贪婪,这样的人才,是为人杰。人杰在历史上就多了,魏征、海瑞等就是其中翘楚。就连温,也拿这条作为自己的准则。

  从人才三境界的标准来看,道德仁义礼五要素是贯穿其中的。试想一个道德败坏、唯个人私利是图、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一意孤行、偏私护短、贪财好色之辈,会有人跟随吗?讲的话有人听吗?做的决定有人信服执行吗?答案是很显然的。这样的人内斗一下,短期为个人谋点私利或许还可以,你要他带领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去完成某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缘木求鱼,闹笑话了。

  小时候看《水浒》,很不理解。明明宋江既不是武艺最高强的那个,也不是出身地位最高的那个,更不是资格最老的那个,为何他成了108条好汉的头头?这些快意恩仇杀人不眨眼的江湖汉子草莽英雄,为何都服他管?看完《素书》,我明白了。宋江字“公明”,人称“及时雨”,他的为人基本符合豪杰的标准,所以一众好汉谁都不服就服他。

  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以后,事情就能做好吗?事业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非也。我们每个人不都梦想着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素书》的第三、四、五、六章就从各个方面告诫我们,如何修身、怎样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确的,才是成功的保证。我们想要少走些弯路,就跟我一起好好看看《素书》是怎么说的吧。

  《素书》第三章是为求人之志,讲的是修身,也就是要具备怎样的品格。第四章是为本德宗道,讲的是立志,也就是要追求哪些正确的观念和标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自己有做过其中的几条:

  品格:控制不合理的嗜好和欲望,有过即改,控制酒色,主动避嫌,博学多问,低调,俭约,深谋远虑,与仁爱正直的人为友,宽恕,唯才是用,远离小人,学习历史,突发事件先调查现场,未雨绸缪有备用计划根据变化灵活应对,百折不挠,孜孜不倦与人为善。

  正确的观念和标准:博谋,忍辱,修德,好善,至诚,体物,知足,少愿,聚神,有常性,不苟得,不贪鄙,不自持,不任疑,不自私。

  道义章第五和安礼章第六,是单章内容最多的章节,主要讲的是管理技巧和社会、人性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实现做好事情的目的。个人最有感触的有:不要轻上侮下;不要对别人的过错念念不忘;不要因为别人的以前的过错就忽略现在的功劳;不要略己而责人自厚而薄人;不要薄施厚望贵而忘贱;不要当众辱人;福在积善,祸在积恶;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等等。

  好吧,讲究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点?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不是从以上那些标准去否定别人?那人太贪财小气,那人明明问题多多却不思悔改,那人太冲动,那人太自私,那人喜怒无常,那人没脑子,做事老是出篓子等等等等。所以反过来,别人是不是也是这样评价我们?

  既然别人会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我们,我们是改变自身以提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还是听之任之随他去,或者认为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不为别人的评价活着,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要不要接受这些已经证明有用且必须的观念?

  按儒家的传统,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应该是这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笔者的理解,对事物的观察与学习,即为格物;分析和思考,即为致知;选定方向批判继承,是为诚意正心;化为己用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运用的不同层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一个掌握规律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运用规律的过程。《素书》告诉我们: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办起事情就如顺水行舟,轻松顺意。不掌握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诸事不遂。

素书感悟及心得3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来读这本书。《素书》原文分六章,以“道,德,仁,义,礼”贯穿全文。据说张良得此书,成就了大汉霸业,最后功成身退,成就一段传奇,此书内容,实乃为人处世,治人治世之密钥,相传读此书,可为王师,用此书,可成大业,如果对此书感兴趣的,可以跟我一起往下看。

  文章前言,以张良的历史公案为引,总结了这本书的特点,“素”乃化繁为简,有“本来”,“质朴”之意。顾名思义《素书》是一本传达人,世以及职场,管理本质的质朴智慧道理的书籍。原文是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古文翻译功底很难解读通透。当然我手上这本是丁敏翔版本的,集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于一体,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分为人,处事,管理三个方面的智慧开始讲。


查看更多感悟亲情相关内容,请点击感悟亲情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