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爱情感悟】

  安于小成,习于逸乐,其实无于自我放逐

  近代西方哲学家对于人的了解,逐渐着眼于意志方面。叔本华认为是“求生存的意志”,尼采则认为人是“求权力的意志”。这种趋势在心理学家看来,显然是正确的;像弗洛伊德、阿德勒等深度心理学派的领袖,这强调人生之生存、成长、发展与成全,是受到机体的本能驱力推动所致。许多人遭遇各种打击与磨难,还能咬紧牙根撑下去,甚至愈挫愈奋,其原因即与这种与生俱来的意志有关。

  但是人性还有阴暗的一面。在潜意识中,人也有“求失败的意志”与“求死亡的意志”。在生理上,正常人会经历衰老病死;相对的,在心理上,从生离死别所产生的事先预期与事后震憾,到万念俱灰,甚至“衰莫大于心死”的不堪之境,也都有潜伏的迹象可寻。这种消沉、堕落、自毁的意志,就是人性的“内在敌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内在的敌人不仅善于潜伏,而且精于伪装。初入社会的新手,自然觉得怯场;但是前几年过去了,他还是保守退缩,不知如何全力投入工作。或者,拼着年轻的干劲,到了中年稍有小成,就裹足不前,觉得再做也是一样,认命吧!这两种情形非常普遍,因此大多数人的天赋才干没有充分发挥。我们所做的比我们能做的少得多,比我们想做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对自己说;别提那些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朋友相见,也避免谈到昔日彼此之间的互相期许。大家不约而同地解除武装、随波逐流;很少有人到了五十岁还立志“就从今日起”实现自己的理想。安于小成,习于逸乐,其实无异于自我放逐。正当和不知所云趋于稳定、思想接近圆满之时,却来放弃那年轻时萦绕心头的美梦,真是人生最大憾事。少年得志虽然使人顾盼自雄,但其气象远不及大器晚成之恢宏开阔。

  以哲学家的作品来说,柏拉图的晚期对话录显然比旱期对话录境界更高几层。康德的旷世名著《纯粹理性批判》写于他五十七岁之时。怀特海六十三岁才应聘哈佛大学,开始写哲学著作,终于成就一代宗师。对思想家来说,“旱夭”实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对一般人来说,又何尝不然?只有对那些草草认命、苟延求生、荒废素质的人,才会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偶尔会说“人生七十才开始”,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并且所谓“开始”应该是指真实人生而言,亦即你我在十七岁晨所怀抱的理想人生现在竟成了真实人生了。我们曾经计划读万圈书、行万里路、日行一善、求国求民……我们曾经许誓尽一人之力造千百人之福……这些真挚的理想在即可着手;不要让那内在的敌人得逞。


查看更多爱情感悟相关内容,请点击爱情感悟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