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网络爱情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王万青人物故事范文汇总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感动中国王万青人物故事

铭记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誓言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纯牧业县,平均海拔3800多米,县城海拔3400多米。王万青刚来时,玛曲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从兰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需要2天时间,从合作市到玛曲县也是2天的路途,从玛曲县城到50多公里外的阿万仓乡,还得多半天的路程。曾经有位领导感慨地说:“在玛曲这样艰苦的环境,即使不做贡献,能留下来,就很了不起。”许多来玛曲工作的外地干部职工,经受不住严酷环境的考验,一批一批地调离了。当年,与王万青同时来到甘南大草原的大学生有100多人,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的通过考大学、读研究生离开了,有的通过各种关系调走了,有的索性早早病退回去了,但当初被人们认为是"飞鸽牌"的王万青不仅留下来了,还为玛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经先后任阿万仓乡卫生院医生、副院长、院长,玛曲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站长,玛曲县人民医院医生、外科主任、外妇病区主任等职。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王万青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他最初的信念--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为党和人民做出一份贡献!他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的坚守,赢得了“草原曼巴”的亲切称呼(“曼巴”就是藏语“医生”的意思)。

扎根草原,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健康

40多年来,王万青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他曾在早春的黎明飞马奔到放牧点,抢救一名窒息昏迷的女牧民;曾爬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术;也曾在夏窝子(夏季放牧点)中彻夜输液,抢救心衰的新生儿。他一个人骑马完成了阿万仓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普查,给当地的牧民孩子逐一实施计划免疫,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藏牧民有了健康档案,在玛曲县首开先河。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他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牧民需要,他都义无返顾地前往,书写了许许多多为藏族群众解除病痛的感人故事。

王万青十分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狠抓管理、预防、培训、宣传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让牧民少得病,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带着显微镜做粪检查寄生虫。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几个月骑马走遍全乡,风雨无阻。1985年阿万仓"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乃至甘南藏族自治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他谢绝家庭、同学和朋友的劝阻,娶当地一名藏族姑娘为妻,始终不离不弃。他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工作热情全部融入到养育他的草原,他的四个子女都留在了玛曲县,为了秉承他的事业,他把藏区医生的"接力棒"传给了大儿子,让儿子同样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留在玛曲高原为当地的牧民群众服务、为玛曲的医疗事业奉献。

40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藏族同胞的尊重和认同,让当地的牧民群众视他为自家人,完完全全接纳了他。天葬,是藏族同胞最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一个人死后被背上天葬台,把身体的全部奉献给大自然中的鹰鹫才算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天葬时,只有死者最亲的人和族人可以在场。王万青不仅可以在现场,而且死者家属还能按照他的指点,解剖尸体,让他查看病变部位。43年来,藏族人民和妻子真挚的爱和包容,给了王万青强有力的支撑,成为他留下来的动力和源泉,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医学专长最大限度地回报了当地群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立足岗位,成就不凡业绩

王万青十分重视业务学习和科学研究,积极参加野战外科学习班、心电图诊断、骨科、外科、急救急诊等学术培训班。自费购买了一套俄文原版《医学百科全书》,翻译医学资料10余万字。在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获奖外还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及国外医界关注。作为玛曲藏区的一名基层医生,王万青能在某些医学课题方面有所发现和创新是非常不易和难得的,他也因此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医疗卫生行业历史上第一个正高级职称获得者。

在临床上,王万青是一个真正的多面手。在医疗设备不足、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1982年他成功抢救一名满口血痰,呼吸困难的急性高原肺水肿男性牧民。1984年秋,由他主刀成功抢救一名腹部外伤、肠坏死、休克的10岁藏族儿童,这至今在玛曲乡下是首次。在玛曲县人民医院任外科主任期间,他主刀或主持参与颅脑、颈、胸、腹、骨、妇产、五官科等各类手术数千例,有些手术填补了玛曲乃至甘南高原外科手术空白。

王万青不仅自己坚持学习,也十分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期间,他试行病例讨论制度,举办卫生院人员业务及英语知识培训班,提高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卫生人才。 王万青常说“祸莫大于丧失信念”。如果说在196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做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报效祖国的决定,是当时所有热血青年都会做的事情,那么,能够在以后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如一日地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坚守对家庭的责任承诺,这份执著与坚定,却不是每一个热血青年都能做得到的。43年来,对党的坚定信念支撑他一路走来!王万青如今已年近七旬,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他说:“我感谢玛曲草原人民给了我人生的意义,我感谢伟大的祖国让我继续一个上海人的草原故事”。

第二篇: 感动中国王万青人物故事

坚定步伐:从大上海到大草原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奔赴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草原。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平均海拔3800多米。海拔落差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使来自江南的王万青,初到玛曲便患上感冒,一病就是20多天。但当得知阿万仓乡卫生院是玛曲县条件最艰苦的公社时,他又提出:““我要去阿万仓!”

那时,当地交通十分落后,从兰州到阿万仓有近5天路程。曾有领导感叹:“在玛曲这样艰苦的环境,即使不作贡献,能留下来,已经很了不起。”然而,王万青在艰苦的阿万仓乡一干就是20年,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草原。

初始的帐篷生活,他身盖牛羊皮,耳闻藏獒嚎,乐观称为“草原行医交响乐”。第一次骑马出诊途中,马突然受惊,王万青从马背摔下来,右胳膊脱臼,疼得直打滚儿。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他指导跟随的牧民复位伤臂,强忍疼痛继续前行,奔赴病人家中。此后的几十年,无论刮风下雨,王万青总会竭尽全力,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

他常说“祸莫大于丧失信念”。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放弃回上海的机会,凭着一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守自己的誓言,毅然选择长期留守这片大草原。

遍布足迹:草原相伴情相随

王万青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他就像一座连心桥,架起了党和藏族人民的心。他和每一位救治过的病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成为了草原牧民最受欢迎和尊敬的汉族干部。“曼巴(藏语:医生)是好人,是这个!”在王万青工作过的阿万仓乡,藏民们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他曾在早春的黎明飞马奔赴放牧点,抢救一名窒息昏迷的女牧民;曾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手术;也曾彻夜输液,抢救心衰的新生儿……在王万青心里,只要是牧民需要的,他就不会放下挥动的马鞭,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

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去牧民家里逐一进行健康体检,带着显微镜做粪检查寄生虫。他一个人骑马走遍全乡,风雨无阻,完成了阿万仓乡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普查,给牧民孩子逐个实施计划免疫,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藏民有了健康档案。在阿万仓乡卫生院,他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次。

王万青以医者仁心,系起汉藏情缘。“他是阿万仓最好的曼巴。在我们心里,曼巴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曼巴。”牧民才日西说。

继续前行:续写草原故事

40年前,王万青只身打马赴草原,一路向西千万里,开始了他的草原故事,把自己的工作热情、亲情都融入了这片养育他的草原。

如今年近七旬的王万青,虽已退休,却仍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给上门求医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他的4个子女也都留在了玛曲县,为了传承他的事业,他的长子把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接下来,在高原上继续为牧民群众服务、为玛曲的医疗事业奉献。

43年,王万青始终如一地恪守最初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把一切献给党,贡献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对党的坚定信念支撑王万青一路走来,“我感谢玛曲草原人民给了我人生的意义,我感谢伟大的祖国让我继续一个上海人的草原故事。”

第三篇: 感动中国王万青人物故事

1984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86年,被甘肃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授予“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

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21日,上海医科大学授予王万青“校长奖”;

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感动甘肃”2010年度十大陇人骄子;

2010年11月,荣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

2011年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10年度十大人物。


查看更多网络爱情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网络爱情故事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