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每一次拿到刚刚印刷出版的《中广新闻报》,都令我心潮澎湃,因为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和社员辛勤劳作的成果。时至今日,回首往昔,在中广新闻报社工作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在这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得到了来自社员及老师的无私关怀和帮助。时值《中广新闻报》创刊六周年,我衷心祝愿“她”永葆青春,为广大“知己”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大餐。

   犹记自己第一次参与中广新闻报的工作是从总第十九期开始,之后陆陆续续的参与到总第四十四期,也可以说参与报纸出版最长的了。之初的选择注定现在的事业,起初选择新闻学专业完全凭借它的学费而定的,家庭的条件不允许我选择高学费的专业,既然选择了就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从起初的平淡到真正的融入到这个专业里面,时常告诫自己“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思路决定出路。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能够在中广待这么长的时间?”,其实究其原因我也道不明说不清,只觉得是一种责任,更是一路走来承蒙学哥学姐和同窗知己的信任与支持。记得来到北财的起初熟知的不是同班的同学,而是比自己高一两届的学哥学姐,范自争、姜晓雯、安天文这几个名字以及同窗专业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对中广的这份感情,别人不怎么清楚,起码自己在中广是用心对待,将“她”作为了一种“事业”而论。

   从加入中广新闻报社以来,第一篇新闻稿件是随从07级孙玉兰学姐第一次采访当时的外语学院院长郭峰院长开始,这也间接地埋下了我对这份校园媒体行业执着的种子……紧接着的就是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报社的各项活动之中,大一下半学期至大二上半学期忙的是不亦乐乎,现在也这么认为:由于自己当初比较的笨拙才要时时事事提前多走那么几步,才能在同窗面前不会落后。在中广体会于凡事就要立即行动,不容的犹豫,因为还有兄弟期刊的竞争,在竞争中促发展,吸取他人之优点为我刊所用。

   爱恨交织还是在报社。几次的来来回回串走与学哥的寝室、几次的新闻稿件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几次因为稿件标题想的绞尽脑汁、几次一起与社员奋战夜晚就是为了赶报纸出版、剪辑视频,也正是这些的几次掌握,才让自己的排版与视频剪辑技术以及新闻采写能力才会在日积月累下逐步的完善。中广给予每位社员的职责以及所谓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时常就说,中广只是一个平台,让喜欢她的人自愿留下来为她服务,你留还是不留,中广依然视你为战友;你做与不做,中广依然对你要求未减;你用心不用心,中广对你是绝对的忠心!这又不仅让我想起长挂在报社例会嘴边的话语:“报社的人多吗?多,不做事的人多;报社的人亦少,做事的微乎其微。与其上述言语,最终归结于的还是社员自己,愿与大家共勉!”

   与此同时,报社还及时顺应学院教改需要,将报纸从月刊发展到半月刊,这也是报社一直坚守才可换回的殊荣。犹记,起初的本意是去申请将报纸从四版扩到八版,毕竟计划不如变化来得实际,秉承学院相关领导的指示,中广新闻报从总第三十六期开始变为半月刊,时间短、任务重,考验的不仅仅是成员的协作能力更考验着中广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在相对“高压”的政策之下,我们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着每一期的印刷出版,这样的答案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一起坚持到最后的社友共同的努力。

   大二暑假,《中广新闻报》成功上线中国高校校报电子平台,成为学院第一份正式的电子版期刊。说起这次事情,纯属偶然的事件。这是本来在自己暑假实习期间的事情,看着别人学校都有电子版的期刊,就寻思着可不可以把自己的报纸弄到上面去,便于社员及时查阅可参考。秉着这样的初衷,自己开始联系华文报网的相关工作负责人刘老师,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处理与沟通,在审核通过之后,经过多次华文报网刘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琢磨熟知操作,进一步熟悉了后台操作,之后便将报纸逐期完整的上传高校校报电子展示平台。大三这一年,我依旧与诸位社员一起坚守在亘古不变的中广,从例会确定每一期主题到组稿、修稿、定稿、排版、校对、审核、出版等相关程序,我们克服了相关他人视而不见的困难,完善着自己的社团。

   从校园媒体走向校媒联盟,中广新闻报社现向多媒体时代迈进。接触校园联盟还是从马强老师那里得知的讯息,从起初的不了解,到慢慢的熟知,中广没有拖累北财校园媒体的后腿,并始终如一的走在校园媒体发展的前面。报社成员深知自己报纸的特色,与相关期刊对比,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拼报纸内容的质量,以“质”取胜。坚守说难则难,说易则易。难是因为层层阻力,一直在限制着你不让你壮大;易是我们有着良好的默契团队,解决问题高速高效。从参加大学生自强之星到对话欧盟再到后来的诗歌大会,校媒活动间接将中广这个名字带进其他高校媒体同仁的视界中。

   报社喜悦背后的艰辛。面对种种的困难,我们依然在坚持着我们的办报。资金链是出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是中广在这一方面碰壁是经常性的事情,其中缘由大家心知肚明;无论是在廊坊大学城还是在北京这片土地上,取报纸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社员都自费取报纸,历尽辛苦后还要将过千份报纸折叠好待发;报社办公地点接二连三的更换频繁,寝室、教室和办公室都是我们要排版校对的地方;好的软件遭遇强悍硬件的阻挠,报社仅有的两台电脑伴随报社走过六个年头,自己的设备更是报社的设备……面对如今的中广,时常在报社群内以及与相关成员探讨过:“中广到底还能走多远?”我相信这个问题如果是个人回答的话,我的答案是:“永远!”因为新媒体的出现,中广也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化电子版与新媒体发展替代纸媒的地位,只要用心一切皆可能!同样这样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作答,这要取决于院校相关领导的慧眼斟酌,孰重孰轻不是“一鼓作气”而是要“相提并论”!

   一路走来,报社坚守至今,存在即是成功。同样借此之际,感谢在报社这个平台给我的栽培,今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虔诚地感激报社编委会的相关领导,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莫大欣慰,感谢一路有你相伴。最后还要感谢一路和我坚守在报社的社员以及每一期看报的读者,你是我们发展动力。我相信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付出,肯吃苦,认真对待,生活对你的回报将大大超出你的付出。

   人生如海,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愿中广更美,愿报社的全体同仁更美。如若前行,全力以赴,不离不弃!文/路建英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