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最聪明智慧又能克服困难的人,她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最主要的还是教会我怎样年对生活。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当春节过后,我就和弟弟妹妹们盼着元宵节早点到来。只要元宵节一到,最忙碌的是母亲,最辛苦的也是母亲。就拿包元宵来说吧,母亲是最有办法的。那时候要想吃顿元宵还真得费一番周折:首先要把糯米和大米按一定的比例调好了,泡上一昼夜,第二天再把浆好的米捞出来,挑到有石磨的人家去。接下来就是开始拉磨,大多是两个人抱着磨杆,绕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雪白的米浆就顺着磨眼流到水桶里。母亲把米浆挑回家,然后装进事先准备好的面袋里空出水分,接着把面放进泥盆里搋匀了,就放到火炕上发酵。待到面发好后就开始包元宵了。母亲包元宵是最在行的,她和的元宵馅也好,虽然材料不全,但母亲能把仅有的材料充分地利用好,还放点自制的甜菜脯。包好元宵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便伏在锅边上,双手拄腮眼巴巴地望着锅里圆滚滚的元宵,希望早些吃到嘴里。待到元宵出锅,就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抓,有时竟会因为急着贪吃而烫破手指。元宵做好后,母亲还是闲不住,接下来就是给孩子们做灯笼了。

  给孩子们坐灯笼是母亲的拿手好戏。每当元宵节到来时,母亲就会找来生产队的喂大罗(上口大底儿小的水桶),将里面倒上清水,然后放到仓房里比较干净的地方,待桶里的水剩下一半多一点的时候,母亲就把多余的水倒掉,然后用火轻轻一烤,一个锃明透亮的冰灯就做好了。不过这个灯笼可不是给我们拿着玩的,是挂在院子门口用来祈福的,希望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最有趣的是母亲给我们做小灯笼。父亲按照母亲的吩咐将铁丝拧成灯笼骨架,接下来就是往四周糊纸。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没有钱买花纸,每到这时奶奶的剪纸技艺就派上了用场。她老人家把写对联剩下的红纸剪成各种图案,粘在塑料布上,然后再贴在灯笼上,一只漂亮的小灯笼就做好了。奶奶笑着把灯笼交给我们,孩子们就在奶奶的老腮帮子上啃上几口,弄得全家人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欢笑声中慢慢长大。回想过去,不管贫富,母亲总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不管苦累,母亲总能让全家人过得开心。

  母亲的元宵节,永远是全家人的快乐!哪一个母亲不是这样呢?

  魏世君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