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现在有一种偏见,认为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自卑则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自信有其负面的作用,自卑也有其正面的价值。

  为了从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前几年,有人片面强调、无限夸大赏识教育的作用,在全国掀起一股赏识教育风。殊不知每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等都不一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林林总总,千差万别,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不考虑因才施教,只简单地采用赏识教育一种方法,最终会使很多孩子成为受不了一点挫折的玻璃人。这已经有太多不幸的例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或片面强调自信心,会让人把受挫折的原因都归结为环境的不公平,使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有人喜欢把人分为自信和自卑两种类型。认为自信的人总是积极面对现实,因而容易成功;而自卑的人总是消极应对甚至逃避现实,所以往往失去机会。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自信和自卑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而是人的两种不同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一般而言,性格外向者容易自信,性格内向者容易自卑。不过,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在同一个人身上,自信和自卑往往同时并存,交替出现。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自信多一些,有的人自卑多一点。

  毫无疑问,自信在生活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充满竞争的人类社会中,一个人在处世和做事时必须具备基本的自信,否则就没有奋斗的勇气和成功的希望。然而,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有过自卑或者很少有过自卑的时候,一味强调自信,则往往会产生盲目的自信,夜郎自大,成为一个平庸而浅薄的人。

  现在的竞赛类电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选手在被淘汰的时候说“我是最棒的”。这就是一种盲目自信的不正常思维。如果你是最棒的,而又被淘汰了。那么你认为评委不公平吗?你已经是最棒的了,还需要学习提高吗?这种说法,只能让人觉得浅薄无知。也许有人会说,你别抠字眼,人家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最好,只不过是自我鼓励,表明自信心而已。问题是为什么不能直面现实,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呢?承认了不足就是泄气,就不能再努力了吗?相反,常常有一点自卑,有一点自知之明,可以让我们进步得更快一些呀。

  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的内心都隐藏着某种自卑。前不久,中央电视台音乐人生栏目播出了作曲家雷蕾的一期节目,雷蕾说她常常有一些自卑,每每作曲总怕写不好,压力很大,憋得难受。正因为如此,她总是全身心投入,憋出了《重整河山待后生》、《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从头再来》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传唱神州大地的好歌。受到众多音乐人的尊重和全国人民的喜爱。

  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自认为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因此也有自卑的情绪,创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怕重复自己,写不出新东西,每每搜索枯肠,冥思苦想,甚而呕心沥血。就是这样,他才写出了《让我们荡起双浆》、《我的祖国》(又叫《一条大河》)、《刘三姐》、《难忘今宵》等传唱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歌,让《一条大河》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心上的河,从过去流到现在,又从现在流向未来。

  自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上帝(这个上帝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自卑,这种人心怀对于客观规律无限的敬畏和谦卑之情,深知人类一切成就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乎所以,不会无知狂妄。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页)当今世界已经无数次地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最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不顾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大搞“大跃进”运动。无知而自信地以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结果造成三年大饥荒,使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有人可能说,这种自卑骨子里其实最骄傲,因为他只敬畏上帝,这意味着看不起一切凡人。其实,既然明白自己也是凡人,他怎么会看不起别的凡人呢?只不过因为是凡人,就会优点缺点并存。所以他对别人的成就只会欣赏,不会崇拜,对别人的缺点也很容易宽容。总之,他不把人当作神,所以对人不迷信也不苛求,不卑也不亢。

  另一种是面对他人的自卑,这种人往往很在乎自己在才智、能力、事业和生活方面与别人的比较,在比较中觉得自己是弱者,于是自卑。他们至少有自知之明,起码在这一点上也应该受到尊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针对习惯性偏见而谈的对于自信与自卑的一些思索,丝毫没有倡导自卑而贬责自信的意思。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