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站在汤峪川,举目东望,一道数丈高的土塬挡住视线。这正是尖角岭,或称焦岱岭。

  尖角岭,南起终南山石门峪之东峰,绵延北去,起伏二十余里,直至焦岱镇的樊家坡,才缓缓消失,并挽起汤峪河、大峪河的双臂,令姐妹俩笑语喧哗,款款而去,投向哥哥渭水、灞河的怀抱。

  据说尖角岭是一条巨龙,保护着汤峪的风水,使汤峪富庶千年。而龙首正是汤峪第二山,即石门峪东峰。峰上树木葱茏,杂草茂盛,有古寺一座,每年三月有盛大庙会,热闹隆重,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香客前来祭奠、祈福。

  唐朝的“大兴汤院”及今日之露天沐场碧水湾、省第三疗养院、千年古镇塘子村、蓝田最大的人工湖,均座落于龙首之下。

  岭上土地肥沃,苜蓿、豆类,生长繁盛,生机勃勃,一派丰收气象。

  一直平坦、光滑、顺溜的尖角岭,过了陈家沟,行至水泉村一代,却突然出现一个几十丈宽的断豁。真不知是天然造就,还是非凡的人工所为。

  这便是“贵人岔”,是古今连接汤峪、焦岱的交通要道,更是打通蓝田县城与西部联系的要塞。昔日之蓝汤公路,今日之环山二线,正由此通过。

  而“贵人岔”地名的由来,据说还与刘秀有关。

  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亡至此,饥饿难耐,疲惫不堪,正藏于路边的土窑洞歇息。夜间,有骡队通过,铃声叮铛,不绝于耳,使刘秀无法入睡。刘秀脱口而出“不留后的东西”。从此,骡子失去生育能力,再也不下小驹了。

  次日晨,日高三杆,暖阳和煦。农夫在田间耕作,稚儿为父亲送饭。香喷喷的麦仁粥和着锅盔馍的爨香,诱惑着刘秀的饥饿感更加难忍,他不顾一切向送饭娃讨饭吃。送饭娃自然不给,就在一老一少争执不下之时,盛满麦仁粥的陶罐落地而碎,麦仁粥也洒了一大片。至此,这片曾洒过麦仁粥的地方,便寸草不生,成了不毛之地。

  以后,人们得知刘秀曾在此藏身,便称此处“贵人岔”。“岔”即岔道之义。

  刘秀在汤峪藏身的地方,最著名的当数石门峪西峰峭壁之上的“刘秀窑”,遗迹至今尚存。后人为追思刘秀的丰功伟绩,还在几十米深的洞窟内,造了泥塑雕像,更有人当神仙供奉。

  刘秀在汤峪的遗迹,恐怕还有很多。

  早年听母亲说,张坡村北头峙峪河那座小桥下,一个大石头上,还留有刘秀的足迹。当然,刘秀的足迹自然不同于我们普通人。我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但一分钟后,便踪迹全无。而刘秀的足迹,则是在石头上印下深深的凹坑。可是,我却始终未曾找到那块留有刘秀足迹的巨大石头,至今仍是我心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这是我早年听说的一些故事,不知完整否?准确否?还请各位乡亲、朋友指教!

  2011-11-9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