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fmzgg.com--原创文章】

  另一方面,喻晨的一个直觉判断是应试体制这棵大树上蚁附了一个食利阶层。学生当然是出血的对象,高三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就给每个学生指定了一份复习资料,这实际上也成为了今后上课每天都要用的教材,你不要是不行的。没有商量余地地交了二百多块钱发下来六本复习教辅。我们买书都是按原价的,可学校和书商之间的交易内幕我们又是不得而知的,不过收取提成这种事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钱交了教辅质量却不怎么样,有的纸质粗糙,这都没什么大问题,将就着用。有的却编得很不科学,这就让喻晨看得有点烦了,无奈之下只好另起炉灶每门功课另买了一本教辅。高考之后的假期里喻晨在书架前徘徊,指尖在光亮的书脊前滑过,光教辅就占了书架的两层。

  随手抽出一本翻翻,却大半都是没有动过笔的原题,大概今后都不会动笔了,只好留给表弟表妹们前赴后继了。知识点差不多,各种教辅上的题目也是大同小异。喻晨疑惑为什么全国有那么多老师在编写教辅,编写技术含量高的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绕了一个大圈又能绕回来,无论步骤多么繁复结果都要简单明了,这简直比解题还难。他甚至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先学编题,按图索骥一路下来解题就不难了。到书店里转转,各类教辅充斥了书架的半壁江山,有的书店卖的全都是教辅。他便明白这原来是有利可图的。书商和学校强强联合,在学生身上敲骨吸髓,学生徒叹奈何,家长又舍得支出。喻晨觉得爸妈和同学的家长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都是舍得投入的。有的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老师非名师不行,学校非名校不上,一切为了孩子,此之谓也。

  关于名校,喻晨深以为不然。名校素以管理严格,师风优良著称。一个人如果要依靠严格的纪律来接受教育的话,他大可以去部队学习。实际上很多名校办得像是一座军营,对学生的规置细化到诸如鞋带只能系成蝴蝶结这类日常生活中的私事。名校就是通过管理到细部来整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名校又用优厚的工资待遇垄断了一大部分的教师资源,与一般学校纪律散漫,师资匮乏相比立见高下。无论其学费收得多么昂贵,家长们都要硬着头皮往名校的门槛里挤。有的升学考试差些许分数的考生家长更是求爷爷告奶奶,交了大笔的建校费还要看人脸色。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名校的嘴脸就是如此强势。喻晨幻想着有朝一日国家能在教育行业里推行反垄断法,以免教育资源过分扎堆。让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也有选择的权利。

  和喻晨一同参加高考的全省的应届考生有50多万。喻晨疑惑怎么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这么多人来。他们都是和自己抢饭碗的,难怪这年代有人奉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处世原则了。这么多人从边缘往中心汇集,都想参与到时代的主流生活中来。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了,都往人多的地方奔突着,挤压着。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喻晨时常去爷爷奶奶所住的乡下,但他却分明感到田野村畴的寂静能渗出几分恐怖来。这里大概几百年都没什么变化吧,这日头、这沟渠太单调乏味了。人或许都是这么纠结,一方面喻晨希望不为外界的形式所困囿,能够获得内心丰富的安静。丰富和安静岂不矛盾?他是依靠内心的省悟来感受周遭的事物和历史人生,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生活。并不是要他把心神凝固在一个静处的点上,如果真是那样岂不憋闷得慌?乡村生活恬淡而安宁,但却太没有变化了,而生命应当在变化的世界中体现思绪和情感的跃动。唯有这种有节律的跃动才是表征生命量值的所在。所以每个人都有理由参与到时代的洪流中来,只不过我们这个时代太让人应不暇接了。一旦身处其间便有些找不着北了,很多人再也回不到心中那个静处的原点了。尽管迷茫却惑于精彩的表象,迷失了内心的法则,在人群中顾盼流离。

  应试成为了奔突的出路,为了走出大山,唯有书本才能铺就通往山外的小径,所以读书成了眼前的不二出路。喻晨能体会到这份悲壮和执着,知识也将成为参与社会主流分配利益的筹码。喻晨回想起有一次看到学校领导开着小车牛逼哄哄地按着喇叭,周围的同学急忙闪道,而打扫厕所卫生的老爷爷只能提着拖把,佝偻着腰身从路边逡巡着走过。他当时便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强势逻辑。物质的制高点明明决定了每个人的精神高度,你再忽视不见也是枉然。一方趾高气扬,一方孱弱卑微,这是活脱脱的教具。让每一个见到此情此景的学生都有理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竞日的追逐中去。即使读书是为了获得进身之阶又有什么不对?今天的奋斗就是为了将来能生活得更好一点,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更有胜出的资本。明明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已异化成了迎合外界的形式,而个人生活早已蜕化成剪切、复制,千人一面的考备工具。至于一己之外的关切早已被生活的压力挤压,逸散得无形了。而连续性何在?淡忘吧,在物欲的潮水中随波逐流,外界的精彩不会让你有时间思考内核的真空。

  高考作弊现象的普遍更让这场原本公平的抡才大典有着沦为形式的可能。考试的目的本来就是功利化的,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更是理所当然了。学校如此,很多考生也是如此。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于不甚明显的作弊行为不会过于干涉。虽然学校与学校之间都是交换老师监考,但不成文的规则让双方的监考老师都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部分投机取巧的考生更是很早便将希望寄托于考场上的临场发挥,并暗自做着准备。如果旁边坐着一位动辄能上六百分的高手,私下里打通一下关节是很有希望促成的。高考前的人心惶惶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人在私底下活动。高考后坊间流传着很多这类差生考上好学校的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喻晨只是觉得如果连高考都或多或少地形式化了,这对于那些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学子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假的东西太多了,有的甚至假得像真的一样,喻晨却从很多同窗身上看到了执着和真诚。有的人把应试当作进身之阶,有的人却当作价值的尺度,这无关乎对错,只关乎选择!


查看更多原创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原创文章

2024 格格美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52号